汉代酿酒古法工艺研究,汉代酿酒古法工艺研究现状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代酿酒古法工艺研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汉代酿酒古法工艺研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的酒是怎么酿的?
《礼记·月令》中提到了用曲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曲粟必时,湛炽必洁,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
要求造酒用的谷物必须成熟,投曲必须及时,浸煮时必须保持清洁。
造酒用的水质必须要好,器皿必须用优良的陶器,火候必须适宜,这其实也是对我国古代酿酒技术的科学总结。
汉代由于制曲技术的发展,可以利用不同的谷物制曲,从而增加了酒的品种。
北魏的《齐民要术》专门讲了制曲酿酒的方法,列举的12种制曲法中,有两种是碎块的散曲,有10种是饼状曲,这些饼曲至今仍是酿造高粱酒最常用的曲。
唐宋时期,制曲技术进一步发展,酒的品种更多了。
北宋时还出现了一部论述造酒的专著——《北山酒经》。
汉代白酒是什么?
汉代,可没有蒸馏出的白酒,只有低度数的压榨酒———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古人的酒量,看上去比今人大得多。更何况,古代的度量衡和今天也不一样,西汉的一升,相当于今天的0.3升多一点;东汉的一升,连今天的0.2升都不到;唐代的一升,不到今天的0.6升。
酒的度数有多高,关键在使用什么样的酿酒技术。一般来说,用粮食发酵酿酒,酿到10度左右时,酵母菌的繁殖就受到,度数就上不去了。这时,再用压榨、过滤的办法,把酒糟和酒汁分开,得出的酒就是压榨酒,汉代的酒就是压榨酒,度数和今天的黄酒差不多。而那种五六十度的白酒,则是用蒸馏法酿成的,是利用酒精的沸点比水低的原理,提高酒的度数。在中国,蒸馏酿酒的技术在宋代才出现。因此,宋代人已经能喝上高度数的白酒了。
酿酒坊谁发明的?
酿酒坊是杜康发明的,而且被称为酿酒业的创始人。汉代《说文解字》:“杜康造酒。又名少康,夏朝君主,道教名人。”因为杜康山酿酒,后人尊称杜康为酒神,杜康则被视为酿酒业的祖师爷。后人常以“杜康”来指酒
酒榷法实施的背景?
汉代饮酒之风盛行,消耗量大,销售酒的利润也高。天汉三年(公元前98年),少府丞令建议实行“酒榷”,由国家对酒类实行专卖。桑弘羊积极予以支持,报请武帝批准后实行。酒榷法规定:由官府向私营酿酒作坊提供原料和酒曲,产品由国家统一收购,再卖给个人,设榷酒官进行管理。酒类专卖,是国家的又一大财源。
西汉古墓挖出“仙药”,“长生不老”真的存在吗?
2018年9月河南洛阳发掘一坐西汉古墓,内面发现了很多古迹,其中有一个青铜器皿内装着的液体,通过专家研究,发现就是当年那个时候古人研究的“仙药”,即长生不老的药,就是矾石水,即硝石和明矾石混合研制的“***液体”,原以为是汉代的酒,最后鉴定是“仙药”,即所谓长生不老的“仙药”。可见古人的好笑,把“长生不老的仙药”培葬一个死亡之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极大的疯刺。
古代人十分看重“长生不老”,很多达官显贵都花费大量的钱财寻找“长生不老”之药,和研制丹药。最著名的就是秦始皇热衷于寻找这种仙药,多次派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派徐福东渡一个岛屿去寻找这个“仙药”,徐福告诉秦始皇,东海之中有一岛屿有“仙药”需要带500童男童女去采摘和炼制。秦始皇深信不疑,不仅抽调了500童男童女交给徐福,而且还给了大批财物给徐福。徐福带着这500童男女东渡到一个岛屿后就永远没有回来。
因为他根本就釆不到“长生不老的仙药”,回去后死路一条。东海那岛据说就是现在的日本,带去的500人可能就发展成现在的日本人。
一直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还有大批的达官显贵都热衷于炼丹药,提炼“长生不老的仙药”,结果,可想而知都失败了,而且还有些人吃了丹药后便中毒死亡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代酿酒古法工艺研究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代酿酒古法工艺研究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1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