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酿酒工艺拌曲图,传统酿酒工艺流程简***图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酿酒工艺拌曲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统酿酒工艺拌曲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酿酒酒曲的使用方法?
一、多曲种混合发酵法
为了使粮食中的淀粉最大限度地发生转化,我们可以使用多曲种混合的方法来发酵,比如在酿制白酒的时候,先使用小曲进行糖化,到第二次发酵的时候再加入大曲进行酒化,因为小曲的糖化能力比大曲强,可以充分把粮食中的淀粉糖化出来,而大曲除了酒化能力强外更是有大量生香成分,能使酒的口感更丰富醇厚,故两者结合能各取所长。
二、多粮多曲混合发酵法
多种粮食混合发酵酿酒,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原料的优势,汲取精华部分,利用互补作用来丰富味觉和口感,使酒香味变得浓郁醇厚(如五粮液),完美的解决了单一粮食产酒的一些缺陷,这种多粮混合发酵的方法产生的酒香味,比药曲酿酒产生的香气要丰富和醇厚很多,并且在多粮酿酒的情况下同样可以***用上面的多曲种发酵法。
其实在酿酒时除了使用上面的方法以及排除酒曲本身的质量问题之外,还应考虑天气对酿酒产生的影响,通常在夏天酿酒会更容易出现酒酸的情况,在冬天酿酒更容易出现酒坏的情形。
用传统酒曲酿制的米酒、白酒大部分都带有些许苦味的,这是正常现象,可以放心饮用,因为传统酒曲多用山草药加米粉发酵制成,草药成分多少会令酒液夹带少许苦味。
但要区别另一种酒苦现象是否因原料霉变、曲量过大、感染杂菌等原因引起。
和酒苦一样,优质的米酒中其实都是带有少量酸度的,含量很少大概0.1%,但不要小看这0.1%,含酸量过少甚至没有的话米酒会变得寡淡无味的,所以适量的酸度既能中和缓冲酒劲又能消除各种口味不协调的问题,也能促进酒的甜味感,只不过,酸度过高,却又会降低酒的质量,令米酒出现杂陈的异味。
令酒酸度过高最主要的原因一般是酿酒容器消毒不彻底或者拌曲温度不适合,再者就是酒曲中含有催氧化的微生物,把酒精氧化成了醋酸,正常来说,酿酒的前三天可以***用半密封发酵法,后面的时间可以再***用完全密封发酵法,以防止更多的氧气进入酒糟里面氧化酒精。
酒坏了即是霉变了,发酵过程中出现发黑、发臭或腐烂等情况,这现象多数是消毒不彻底感染了杂菌导致的。
安琪酿酒曲怎么使用?
1、将糯米浸泡5-24小时,根据环境温度决定浸泡时间的长短。
2、一直浸泡到米粒用手指能碾碎就可以了。
3、将泡好的糯米用饭锅蒸熟。
4、蒸好的米饭降温至不烫手后,将风味型甜酒曲、适量的凉开水撒入米饭中,拌匀。
5、将拌好曲的米饭装入干净的容器(记得千万不能沾油污),用手背压紧,中间用手指戳一个小坑,便于观察出酒情况。保温米酒的容器我们推荐用米酒机(又名酸奶机),可在安琪网购上买到.
6、密封,然后放在30摄氏度左右的温暖环境中,(用米酒机可在通电后将其直接调至米酒档即可)。
茅台酒曲的配方和制作方法?
酱香酒制曲是以小麦为原料的,小麦要求颗粒饱满、干燥、新鲜、无虫蛀、无霉变、无杂物。 酿造师傅首先把小麦除尘,接着加入一定量(2%到3%)的热水进行搅拌润湿,再用滚筒式钢磨粉碎。
小麦要做成“皮烂心不烂的梅花瓣”的程度,不能太碎,也不能不够碎。这样对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培养温度调节有相当大的帮助,看上去无整粒小麦,但无多少细末,混粉中细粉占40%到45%。加入水和母曲(母曲的作用相当于接菌,引导微生物培养方向,利用培养过程酒曲升温,从而达到酒曲品温的目的。)进行搅拌,母曲要求色泽成褐色或金***,香味要好要具有突出的酱味。
母曲粉碎得越细越好,是粉尘状。拌料要求均匀,不要有颗粒球,或灰白的,用手用力捻能成团就行,不粘手也不散。料搅拌好之后将它放在木盒子里,工人站在盒子里用脚不停地踩,踩好之后做成曲块。
酱香型酒酿造师傅把小麦经过粉碎、搅拌、踩曲之后做成曲块,曲块做好之后用谷草包起来,进行装仓,大约10天后再进行翻仓。翻仓就是把曲块进行上下翻转,让每一面都能接触微生物。前后一般要进行两次翻仓。再经过30-40天,曲块酒做好了,曲块酒出仓之后存储40天以上方可使用。在使用之前,要将曲块切碎,越碎越好。从一开始小麦除尘到现在的曲块切碎,酿酒师们经过三到五个月的忙碌,酱香型原浆酒端午制曲过程全部完成了。
酒曲是酿造酒水的必要条件,而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酿酒工艺拌曲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酿酒工艺拌曲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2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