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与酒的质量,酿酒工艺与酒的质量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酿酒工艺与酒的质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酿酒工艺与酒的质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谁能告诉我,各种可以酿酒的粮食的出酒率和酒质?
100斤玉米,以传统工艺酿酒产量在40斤左右,但以现代工艺来酿酒产量可高达100~200斤。
传统工艺酿造的酒,出酒率低,品质好;现代工艺酿造的酒,出酒率高,品质则较差。
液态酿酒和固态酿酒哪个酒质量好?
液态酿酒和固态酿酒都有其优点和缺点。液态酿酒工艺简单,易于控制,酒质易于稳定,且口感柔和,适合广大消费者。但是液态酿酒的成本较高,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和其他原料,环保方面也存在问题。而固态酿酒则具有保留原味和营养物质的优点,更适合悠闲的消费者品尝。但是固态酿酒需要更多的时间和技术,成本也较高。所以无论是液态酿酒还是固态酿酒,其酒质量优劣,并不是绝对的,需根据个人口感和喜好来选择。
醋与酒酿造区别?
醋与酒的酿造原料不同、曲种不同、发酵菌种不同。酿造醋多以糯米、高梁、大米、玉米、小麦以及糖类和酒类为酿造原料。酿造酒则多以高粱、玉米、大麦、小麦、大米、碗豆这种淀粉含量高的食物为原料。
酿造醋的曲种主要是以根霉为主的白色曲和以米曲霉为主的***曲两类;酿造酒则使用米曲霉、黑曲霉、黄曲霉等。
酿造醋***用的是酸醋菌种,还会进行固体分层发酵;酿造酒则***用酵母菌将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
酒类是一种含有多种化学成分的混合物,酒精则是其主要的成分,除了酒精,酒类含有大部分水和众多的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大致可以分为酸、酯、醛、醇等类型。
决定酒的质量的成分往往很低,不过种类却十分多,这些成分含量的配比相对来说十分重要。
制作醋的过程其实就是发酵的过程,用发酵的方法调制醋,基本原理和酿造酒差不多,只需要将糖化、酒化后得到的未经蒸馏的含酒产物,再和麸皮、谷糠、醋酸菌等混合后进行发酵,经过几十天后,就成熟为醋酸了。
酿酒出酒快慢品质有区别吗?
酿酒出酒的快慢和品质是有直接联系的,出酒太快也酒腐熟低品质差,出酒慢则酒度数高品质好。
出酒快慢是相对蒸馏法酿酒过程中,蒸馏出来的酒的快和慢,所以要小火慢慢蒸馏,这样出的酒才香。
谁能说出酱香酒传统酿造工艺的弊端吗?
感谢题主邀请。
前面两位回答问题的网友似乎答非所问了。
正如题主所言,关于酱香酒的传统酿造工艺的优势,也就是好的一面,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诸如”三高”啦,”12987”啦等等,这些独特的酿造工艺,对酱香酒的品质无疑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的。但是,这些复杂的工艺无形中增加了酱香酒的不必要的成本。
题主在这里是希望大家分享一下酱香酒传统酿造工艺存在的弊端,看看是否可以克服这些弊端,从而把酱香酒的成本有效的降下来。
我本人刚开始酿造酱香酒的时候,也是严格按照传统工艺”三高”啦,”12987”啦等等来做的。但是,经过反复试验,发现没必要两次投粮,也没必要7次蒸馏取酒。
所谓两次投粮,就是说同在一个窖池发酵的粮食,不是一次投完投够,而是分两次投粮。比如说,这个窖池本来是装2000斤粮食发酵的,第一次发酵1000斤,第二次再加投1000斤。这样一来,问题出现了,第一次投的粮食蒸馏了7次,而第二次投的粮食必然少发酵少蒸馏少取酒了一次。这就是两次投粮的弊端。我觉得这是不符合逻辑思维科学常理的。因此我认为这是酱香酒传统工艺的弊端。我们不应该盲目崇拜迷信。所以我现在改为一次性投粮了。事实上现在很多酿酒人也在逐步改变观念了。
所谓7次取酒,也就是经过多轮次反复糖化发酵,经过7次蒸馏取酒。在实践中,很多酿酒人发现完全没有必要搞到7次蒸馏取酒,有三~四次足以。我本人现在是改为三次蒸馏取酒。同样可以获得高品质的酱香酒。
以上两点就是我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传统酱香酒酿造工艺的弊端。通过改良,可以大幅度降低酱香酒的生产周期及成本。
好吧,这次就分享到这里了,以上纯属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如果觉得有所裨益,那么请大家帮小编点个赞,点关注,转发一下,以示鼓励吧。谢谢大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酿酒工艺与酒的质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酿酒工艺与酒的质量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25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