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用的粮食酿造工艺,酿酒用的粮食酿造工艺是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酿酒用的粮食酿造工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酿酒用的粮食酿造工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5种粮食酿酒方法?
我说的就是五粮酒,用大米、糯米、小麦、高粱和玉米这五种粮食作为原料。口感非常好,并且入口醇和饱满。
简单传统的五粮酒配方是:比例:100斤大米+0.7-0.8曲+280斤水
大米(22%)、糯米(18%)、高粱(36%)、玉米(8%)、小麦(16%)
1、五种粮食分开发酵完全之后,共同混合在一起密封3-5天,即可蒸馏。
2、在蒸酒前两天,在发酵好的酒醅里加入。
已酸乙酯50ml 乳酸已酯 40 ml 乙酸乙酯30 ml 大曲香精15 ml
选粮-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拌曲-糖化-回糟/拌稻壳-装缸发酵-蒸馏-封坛-存放-盘勾-装瓶销售。
第二种:传统熟料液态发酵工艺;
选粮-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拌曲-糖化-装缸-加水1:2发酵-蒸馏-封坛-存放-盘勾-装瓶销售。
第三种:传统半固态发酵工艺;
选粮-浸泡-初蒸-焖粮-复蒸-摊凉-拌曲-糖化-装缸发酵7天-加水1:1发酵-蒸馏-封坛-存放-盘勾-装瓶销售。
第四种:新工艺液态发酵工艺:
选粮-粉碎-装桶-加曲加水-发酵-蒸馏-封坛-存放-盘勾-装瓶销售。
第五种:新型混合发酵工艺:
单粮发酵完全后 - 不同粮食按比例共酵增香-蒸馏-封坛-存放-盘勾-装瓶销售。
粮食发酵酿酒的正确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步骤完成:浸泡、发酵和蒸馏。
首先在浸泡阶段,将所选用的粮食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并达到一定湿度,可以促进淀粉的分解和释放出淀粉酶。
然后进入发酵阶段,将淀粉酶作用在淀粉上,使其转化为葡萄糖,再加入酵母菌进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成乙醇和二氧化碳,形成酒精。
最后进入蒸馏阶段,将发酵后的酒液加热并蒸馏,将酒液中的乙醇和水分离出来,得到高浓度的酒精。
需要注意的是,在酿造过程中控制好温度、PH值和时间等因素,保证酒的质量和口感。
就是把糯米清洗干净,然后用清水浸泡,浸泡3到4个小时以后,把它捞起来沥水,沥干水分以后用酒曲给他拌匀以后放入缸中,缸中再加入纯净水,把缸口给密封,让它发酵就可以了。
步骤如下:
1. 选择合适的粮食:常见的粮食酿酒原料包括大米、小麦、玉米等。选择质量好、无霉变的粮食。
2. 粮食处理:将粮食清洗干净,去除杂质和不良粒。然后将粮食浸泡在水中,使其吸水膨胀。
3. 粮食糖化:将浸泡好的粮食蒸煮或煮熟,然后将其放凉至适宜的温度。加入酿酒酵母或酒曲,使其发酵。
4. 发酵:将糖化好的粮食放入发酵罐中,控制好温度和湿度,让酵母发酵。发酵时间根据不同的酒种和发酵条件而定。
正确方法:
1、首先就要把粮食浸泡24小时左右,让粮食吸收足够的水分,然后把粮食煮熟或者蒸熟。怎么把粮食熟化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是煮还是蒸,都要把粮食彻底的熟化。如果是水果的话呢,就是要把水果洗净、去皮,然后捣碎成浆状。水果不需要煮熟或者蒸熟,都是特殊的水果需要用温水浸泡以便去除果皮的涩味,比如柿子,浸泡去除涩味的时间大概也是24小时左右。
2、下曲:下曲的意思就是按照一定的比例在粮食中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市面上的酒曲比列通常为千分之五到千分之十左右,我们操作的酒源酒曲用量是千分之六。也就是100市斤蒸熟或者煮熟的粮食按照6市两的比例加酒曲。如果是水果酿酒,就直接在水果浆液中加入酒曲。下酒曲的温度也很重要,不同的酒曲适应的温度范围不同,常见的是26至35度数
3、发酵:加入酒曲搅拌均匀之后,将已经拌入酒曲的粮食或者水果浆液放入容器中,然后用塑料纸或者保鲜膜密封,加盖。整个操作过程中都要防止杂菌进入,操作的容器要用开水消毒。发酵的时间控制在粮食酒10天左右,水果酒5天左右。
4、蒸馏:蒸酒有些地方叫做烤酒或者烧酒,各地的称呼不同,再此不一一赘述。容器中的粮食或者水果,在经过一段时间发酵之后就会产生很浓的酒香味,这时就可以蒸馏酒了。使用加热设备,柴、气、煤都可以作为加热的燃料,尽量选择安全、方便、环保的方式进行加热。蒸馏一锅大概需要2-3个小时。
5、装酒:蒸馏一段时间之后就可以看到清纯的酒从冷却器的出酒口出来了,接酒的容器可以用桶或者酒罐等都可以,使用之前做好杀菌消毒处理。至此,酿酒过程结束。自己酿造的是纯正的粮食酒,口感上对要胜于瓶装白酒,而且也更加健康。使用陶器或者玻璃容器进行封装窖藏,无论是送礼还是自饮,都是难得的佳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酿酒用的粮食酿造工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酿酒用的粮食酿造工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27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