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细节决定成败,酿酒工艺细节决定成败的因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酿酒工艺细节决定成败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酿酒工艺细节决定成败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怎么解决白酒辣喉?在酿造工艺应注意哪些细节?
造成白酒辣味的成分主要是糠醛、杂醇油、醛类物质,一般认为,有***性辣味,是低级醛过多。
低沸点醛多是流酒温度过低、储存期过短、卫生条件差等因素造成的。
解决办法:原料清蒸彻底、环境卫生清洁工作搞好,蒸馏时控制流酒温度稍高点,可以减少醛类物质的含量,储存一段时间后,辣味物质的量就会减少。
冬酿酒浑浊的好还是清澈的好?
对于冬酿酒来说,浑浊或清澈的酒款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因为这是个人口味的偏好问题。不同的人可能对酒款的外观有不同的喜好。以下是一些关于浑浊和清澈酒款的一般观点:
浑浊的酒款(例如浑浊的白葡萄酒或未经过滤的啤酒)往往保留了更多的天然沉淀物和悬浮颗粒。这样的酒通常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质感。一些酒鬼认为,浑浊的酒可以提供更多的风味和纹理感,而且能够更好地保留原料的自然特性。
另一方面,清澈的酒款经过严格的过滤或沉淀处理,去除了杂质和悬浮物。这样的酒款通常看起来更清澈透明,可能更受一些消费者的喜爱。清澈的酒款可能更接近原料的味道,让人更容易品尝到酒中的细节和纯净度。
总的来说,冬酿酒款的外观是否浑浊或清澈,是关于个人口味的选择。这取决于每个人对酒款风味、质感和外观的偏好。无论是浑浊还是清澈的酒款,重要的是能够欣赏酒中的风味和享受饮品带来的乐趣。
白酒糖化的正确方法?
白酒糖化过程是酿造基础阶段,大多数富含淀粉的酿酒原料都需要通过糖化作用转化为可发酵性糖,酿酒才能进行下去。

但不是白酒糖化好了才发酵,而是边糖化边发酵,即固态纯粮发酿造酵工艺属双边发酵,糖化与发酵同时进行,而且糖化与发酵速率要配合得恰当。
白酒酿造过程中糖化力小了会导致酵母发酵底物浓度不够;糖化力过大也不好,否则可发酵性糖积累过多,酵母菌来不及使用,会给其它有害菌生长创造条件,生成其它物质,降低出酒率。
糖化的操作方法
每个地方的操作方法可能会有差异,在这里讲到的是比较常见的糖化的操作方法。
一、粮食出甑
粮食蒸好以后出甑之前要把晾堂打扫干净(有摊席的铺好摊席),在底层撒上少量的熟糠,这里要注意不能用生糠(生糠杂味大,会影响后面的酒质)。然后将蒸熟的粮食均匀的倒在摊席上,厚度控制在6-7厘米左右,尽量不要超过10厘米,过厚会影响降温的速度及后面下曲的均匀性。
入箱糖化
二、下曲请注意:下曲温度控制在30~33度,做箱培菌的温度控制在30度左右。
工艺控制要点:
1、粮食冷却过程时间不要过长,过长容易使粮食表面过度失水,不利于发酵;
2、下曲的温度随季节变化而调整,天凉时下曲温度高,天热下曲温度低。
三、糖化
普通酒怎么酿?
两种方法:
1、固态法白酒,即纯粮固态发酵,***用高粱、大麦、小麦等粮食原料,通过在窖池中或地缸中发酵,然后上甑蒸馏,蒸出70—85度之间的原酒(基酒)。再通过长期储存、陈化老熟、勾调降度后成装为成品酒。根据固态法白酒的工艺和香气、口感风格的不同,形成了目前市场上消费者见到的清香型、浓香型、酱香型等合计11种香型。目前市场上绝大多数名优白酒或知名品牌均为纯粮固态发酵。
2、液态法白酒,是以谷物、薯类以及含淀粉、含糖的代用品为原料,经液态法发酵、蒸馏、贮存、勾兑而成的蒸馏酒。如红薯酒、木薯酒。QB1498-92液态法白酒标准中指出:“本标准适用于以谷物、薯类、糖蜜为原料,经液态法发酵蒸馏而得的食用酒精为酒基,再经串香、勾兑而成的白酒。”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酿酒工艺细节决定成败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酿酒工艺细节决定成败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29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