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工艺的物质变化,酿酒工艺的物质变化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酿酒工艺的物质变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酿酒工艺的物质变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酒酿发酵的化学变化?
酿酒常用富含淀粉的植物果实,如大米、玉米、高粱等。将其蒸熟,将酒曲(含有糖化酶、酒化酶)加入少量冷开水调成浑浊液,再和蒸熟的食物混合均匀。放在30至40℃环境下,此时发生反应如下:
I.(C6H10O5)n(淀粉 ) + nH2O → nC6H12O6(葡萄糖)
此时为验证是否有葡萄糖生成,可取出少量生成物和新制氢氧化铜混合加热,若有红色沉淀生成。则证明得到了葡萄糖。若还要知道淀粉是否完全转化为葡萄糖,可取少量碘酒,加入后不变蓝则第一步反应完全。
II.生成葡萄糖后,在酒化酶作用下,葡萄糖被氧化成乙醇,反应如下:
C6H12O6 → 2CO2 + 2CH3CH2OH
要验证是否有乙醇(酒精)生成,可取出一些溶液,插入一根加热后红热的铜丝,若有***性气味,可说明有乙醇生成。反应如下:
2CH3CH2OH + O2 → 2CH3CHO + 2H2O
当然是化学变化了。
粮食酿酒是把粮食中的淀粉类物质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先分解为葡萄糖,再转化为乙醇(就是酒精)。这一系列的变化都是化学反应过程,物质的组成和结构都发生了改变,所以是化学变化。
蒸酒:发酵成熟的醅料称为香醅,它含有极复杂的成分。通过蒸酒把醅中的酒精、水、高级醇、酸类等有效成分蒸发为蒸汽,再经冷却即可得到白酒。蒸馏时应尽量把酒精、芳香物质、醇甜物质等提取出来,并利用掐头去尾的方法尽量除去杂质
啤酒发酵期间的物质变化?
糖化指利用麦芽本身所含有的各种水解酶,在适宜的温度、PH值、时间等条件下,将麦芽中的溶性高分子物质(淀粉、蛋白质、半纤维素及其中间分解产物等),逐步分解为可溶性的低分子物质,这个分解过程,称为糖化。
淀粉的分解
淀粉分解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啤酒的成本及啤酒的质量,麦芽中的淀粉分解酶包括α-淀粉酶、β-淀粉酶、异淀粉酶、界限糊精酶、蔗糖酶等,通过这些酶的作用,淀粉不断降解为麦芽糖、麦芽三糖、葡萄糖等可发酵性糖及低聚分子糊精。
β-葡聚糖的分解
在35~50℃时,麦芽中的大分子葡聚糖溶出,提高醪液的黏度。尤其是溶解不良的麦芽,β-葡聚糖的残存高,麦芽醪过滤困难,麦芽汁黏度大。
精酿啤酒的发酵过程是一个复杂得生物化学变化过程,在生物酶的作用下,产生一系列的分解产物。想要用啤酒设备酿造出口感醇厚的静宁啤酒,发酵是一个关键的过程,那么在发酵过程中糖类物质要经历哪些变化呢?
一般来说,麦芽汁中的总糖约占总糖的90%,而可发酵糖约占总糖的80%,其中麦芽糖占45% ~ 50%,麦芽糖三糖占10% ~ 15%,葡萄糖和果糖占10%,蔗糖占5%。酿酒酵母对各种可发酵糖的影响。发酵顺序为: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麦芽糖三糖。
在主要发酵阶段,大部分可发酵糖被酵母同化或发酵产生酒精、CO2等代谢物。发酵后,麦芽糖和麦芽糖只被少量分解,其余多糖含量保持不变。在整个啤酒发酵过程中,大约96%的可发酵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1.5% ~ 2.5%的合成新细胞骨架,和其他2.0% ~ 2.5%变成了发酵的副产品,如高级醇、甘油、丁二酸、乙酸、乙醛、双乙酰,乙酸乙酯,等。这些副产物虽然含量不高,但对啤酒的风味和口感有很大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酿酒工艺的物质变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酿酒工艺的物质变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296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