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粱不配糟固态酿酒法,高粱不配糟固态酿酒法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粱不配糟固态酿酒法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粱不配糟固态酿酒法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不用配糟也能做出高粱酒?
当然行了。
1.水温85-90℃,浸泡的水要淹过高粱15-20厘米,浸泡时间16-18小时。浸泡过程要翻动2-3次,让高粱充分浸泡,浸泡时间到后,放掉泡粮水。
2.在酒甑低放一层粗糠,均匀撒上高粱,开大火进行蒸煮,蒸煮时间1-2小时,蒸煮达到内无生心,外微开花,保证高粱完全熟透。
3.给蒸煮过的高粱补充水分,水温在80℃以上,越高越好,一般要用开水,加水量做到高粱吃水透彻,不外流为准。
做纯高粱酒不要配糟不行。固态必须加配糟,否则出酒率个酒质都会严重受损。
曲酒的发酵离不开配糟。曲酒有“千年窖池万年糟”的说法,其实就是配糟持续的使用。
配糟就是上一轮蒸酒后的酒糟糟醅,含有遗留的残余淀粉、酸类物质、酯类物质、水分等。蒸酒后的糟醅淀粉一般在10%左右,出酒率理想,糟醅淀粉含量低;出酒率低,糟醅的淀粉含量就高一些。以100斤东北高粱为例,53度,出酒58斤以上,残余淀粉基本在7%左右。
配糟的作用
配糟在固态小曲酒生产中,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物质,具有调节发酵速度、糟醅的整体酸度、淀粉浓度、糟醅的酒精浓度和水分的作用,还可提供酒化条件、微生物的养料和可利用残余淀粉等。糟醅的酸度影响着酒的品质,特别是发酵周期短的小曲酒。
配糟的用量直接关系着发酵速度的快慢,配糟用量小,发酵升温猛,后期增酸多;配糟用量过大,发酵速度慢,残余淀.粉多,发酵不彻底,影响出酒率。一般将发酵入池的糟醅淀粉浓度调节到20%左右,配糟的比例1:1到1:4之间都有。冬季配糟量小,夏季配糟量大,也要结合配糟的淀粉含量来调配使用。此外,配糟用量的多少还关系着酒中香气物质的含量高低,进而影响酒质。
高粱半固态酿酒需要糖化吗?
高粱半固态酿酒的过程中确实需要进行糖化。糖化是将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分的过程,使得酵母菌能够利用糖分进行发酵产生酒精。
在高粱半固态酿酒中,高粱中的淀粉是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来源。而高粱的淀粉是无法被酵母菌直接利用的,因此需要经过糖化过程将其转化为可被酵母菌利用的糖分。
糖化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糊化和糖化。首先进行的是糊化过程,通过加热高粱将淀粉颗粒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膨胀糊化,破坏淀粉的结晶结构。然后,在适宜的温度下引入糖化酶,将糊化后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的糖分,例如葡萄糖和麦芽糖。
糖化酶是一种特殊的酶,可以催化淀粉的分解反应。常用的糖化酶有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这些酶能够将淀粉中的α-1,4-葡萄糖键和α-1,6-葡萄糖键裂解,释放出可发酵的糖分。
通过糖化过程,高粱中的淀粉被转化为可被酵母菌利用的糖分,为后续的发酵提供了充足的碳源。这样可以保证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酒精量较高,并使得最终的酿酒结果更加理想。
高粱发酵好以后怎样蒸馏?
固态发酵后,蒸馏了可以再次发酵,或者是蒸过的料和新煮的料一起发酵,这样第二次发酵蒸出来的酒,好像就是真正的二锅,那一块度数比较高的头酒,就是二锅头。这样每次都是蒸过的料混合新煮的料一起发酵,做出来的酒会越来越香。如果是生料液态发酵,那就没必要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粱不配糟固态酿酒法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粱不配糟固态酿酒法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32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