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高粱如何煮酒喝的好,酿酒高粱如何煮酒喝的好喝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酿酒高粱如何煮酒喝的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酿酒高粱如何煮酒喝的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农村煮酒粮食配比?
现在农村家庭酿酒的原料都全是纯粮食的,为了保证酒的品质和饮用的安全性,他们都使用水稻、小麦、高粱、玉米、大麦和红薯等五谷杂粮为基本原料酿制而成,才能够保障所酿出酒的味道、品质和产量。
农村家庭酿制的,具有纯正的酱香型,品种的白酒,一般情况下从总体上,粮食与成品酒的真正比例均是在2.5:1到3:1之间,有的时候因发酵温度的控制,季节的变化,环境的不同,酿制技术和人为的差异,要么高一点,有的时候要么低一点。换一句话来说,每2.5斤的粮食能酿一斤合格成品酒,或3斤粮食酿一斤优质成品酒。
若是酿制其它类浓香型纯粮酒,一般情况下,浓香型白酒所需要的粮食与出酒的比例是,大多普遍在2:1,左右浮动,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变化,即两斤粮食能酿一斤优质浓香型白酒。
而其余的香型品种的白酒,粮食的出酒率也有很大的区别,一般情况下粮食与成品酒的比例,普遍都在1.5:1到3:1之间,即1.5斤粮食酿酒1斤,到3斤粮食酿酒1斤。
农村家庭酿酒作坊,所酿制的纯粮食白酒的香型不同,粮食出酒率也不相同;酒曲种类不同,粮食出酒率也是不相同的;酿酒环境和条件不同,粮食出酒率不相同;人为的技艺不同,粮食出酒率更不相同;不同的品质的粮食,所酿制出的成品酒,出酒率也是有出入的。所以,使用粮食酿制纯粮酒的时候,与很多因素有关系,不同的因素,导致不同的出酒率。
1、酒蒸:烤酒时用的大木蒸子。村民们一般冬季***伐云南石梓树木制成,其它树木可能会有异味;2、铜锅:烤酒时用,起冷凝作用,商店里有出售的;3、酒圈:烤酒时用,起密封作用,放置于铜锅与酒蒸之间。村民们一般用稻草作一个圈,外面用布缠上就可;4、酒撇:烤酒时用,把铜锅底下冷凝的酒滴引到酒蒸外;小锅酒5、酒漏:烤酒时用,把酒撇里流出的酒收集到酒壶里;6、酒壶:烤酒时用;7、大铁锅:煮酒饭和烤酒时用;8、大灶台:煮酒饭和烤酒时用;9、竹篾笆:用于粮食煮制后(酒饭)的降温;10、大竹箩:用于酒饭拌合酒药后的初期不密封的有氧发酵,产生葡萄糖;11、大酒罐:用于后期密封厌氧发酵,产生酒精;12、自来水:烤酒时用,给铜锅持续的降温;
四川话甘蔗是不是高粱?
四川话甘蔗是不是高梁,这纯属两种不同的东西,四川话的甘蔗,凡是四川人都知道甘蔗是一种很止渴的植物,在甘蔗大量上市的时侯,街上会有商户在出售,还有农户把甘庶拉去糖厂,会榨出超市有卖的自沙糖。至于高梁那就是用烤酒的,所以高梁和甘蔗是两种不同的植物。
不是。在四川说甘蔗和高粱是两样东西,它们的共同点是都长在土里,两者的主杆都可以拿来吃。它们的区别就是甘蔗含糖量很高,长得高一点,叶子比较多,它属于一种经济作物,长成熟后可以直接卖给别人吃,也可以交到企业加工成白糖。
而高粱长得稍矮一点且主杆小些,它的杆可以直接吃,但含糖量不高,主要是它的高粱米仔可以拿来加工成酒,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粮食酒其中的一种。
土豆可不可以做液态发酵酿酒?
土豆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通过酶化作用转化为糖,糖经酵母菌作用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这就是酿酒原理。北欧的一些伏特加,原料就是土豆等淀粉作物。
土豆中有高质量蛋白,脂肪含量很低,这样酿出来的酒纯净无暇,口感非常的滑润,喝上一口余香缭绕,所以非常适合拿来酿造酒,其实俄罗斯生产的伏特加就是用土豆作为原料酿造的。但是我们国家对土豆的研究制作加工方面不是很多,我国土豆的产量这么高,我们可以深度的开发土豆的制作工艺,提高土豆的利用价值,提高土豆的经济回报。
土豆的酿酒技术比较简单,现在酿酒技术经过不断的改进,很容易学会,我从大师那里学来如何用土豆酿酒的技术,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土豆酿酒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设备有:生化培养箱、恒温水浴锅、酒精计、酸度计和发酵坛。工艺流程:蒸煮马铃薯、打浆、落缸发酵、前发酵、后发酵、压榨、澄清、煎酒、完成。所用到的原料:土豆和酒曲。具体步骤如下:
1、挑选没有病虫害的土豆,然后处理干净去掉土豆皮,放在锅中煮熟。煮熟之后捞出来放凉,土豆凉了之后放在一个感觉的大锅或大缸内弄成土豆泥。
2、然后就把酒曲按照比例[_a***_]到土豆泥中,搅拌均匀成稀糊状,然后就用一个塑料布将大缸的口封住,放在适合的温度中适合的环境下发酵。
3、接下来就是蒸馏步骤,把发酵好的土豆浆放在酿酒设备中,进行蒸馏,控制好火候,蒸馏好之后储存起来就可以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酿酒高粱如何煮酒喝的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酿酒高粱如何煮酒喝的好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sdw.com/post/45863.html